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两袖清风的解释(出处)
成语词目
两袖清风
成语拼音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两袖清风的故事
成语示例
他一生为官两袖清风,深受群众爱戴。
近义词
洁身自好 一贫如洗 廉洁奉公
反义词
贪得无厌 贪赃枉法
两袖清风成语接龙
两袖清风→风花雪夜→夜阑人静→静极思动→动之以情→情急智生→生聚教训→训练有素→素丝良马→马腹逃鞭→鞭辟近里→里外夹攻→攻玉以石→石烂江枯→枯体灰心→心花怒放→放鱼入海→海约山盟→盟山誓海→海晏河清→清辞丽句→句斟字酌→酌古御今→今非昔比→比比皆是→是古非今→今愁古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光鳞鳞→鳞萃比栉→栉比鳞差→差强人意→意气高昂→昂然而入→入主出奴→奴颜婢色→色厉胆薄→薄暮冥冥→冥漠之乡→乡壁虚造→造谣生事→事出有因→因事制宜→宜室宜家→家反宅乱→乱坠天花→花貌蓬心→心活面软→软香温玉→玉石不分→分贫振穷→穷侈极欲→欲盖弥彰→彰明较着→着书立说→说今道古→古肥今瘠→瘠牛偾豚→豚蹄穰田→田连仟伯→伯歌季舞→舞文玩法→法家拂士→士饱马腾→腾空而起→起偃为竖→竖子成名→名重一时→时不可失→失之交臂→臂有四肘→肘行膝步→步履维艰→艰难险阻→阻山带河→河清人寿→寿陵失步→步步为营→营营苟苟→
两袖清风造句
但话说回来,我就是喜欢两袖清风的自由自在感觉,以及语音邮箱提醒我有什么忘做。
您,一枝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
于是两袖清风的我决定从小事情做起。
百科解释
两袖清风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衍生典故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两袖清风”。
两袖清风成语故事
邮票-两袖清风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做了监察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赏识他。于谦被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后,衣食住行仍很俭朴。
明宣宗九岁即位,宦官王振专权。他以权谋私,是一个贪得无厌的贪官。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
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并作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子。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两袖清风成语寓意
于谦每次进京,不屑于行贿而是两袖清风,光名正大地去奏事,堪称清廉为官的楷模。那些送奇珍异宝给王振的官吏,只会“肥”了自己,“瘦”了百姓。“吃、拿、卡、要,打官腔”是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的具体表现,不可不除。成语告诉人们,为官者只有像于谦一样两袖清风,思人民之所想,给人民之所需,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两袖清风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多用于比喻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只是那赔修的官项,计须五千余金,后任工员催逼得又紧,老爷两袖清风,一时那里交得上。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十二回: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依然是两袖清风。
两袖清风成语辨析
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与“廉洁奉公”意义相近,两者皆有清廉做官的意思;区别在于“两袖清风”侧重于没有财产,一无所有;“廉洁奉公”则是侧重于廉洁不贪污,忠诚的奉行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