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猫 - 日常百科知识伴您成长

孙德良:我从未停止过奋斗

发布: 2023-02-14 阅读:

  不会离开互联网

  我是在1991年读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还做过一件疯狂的事情,就是把整个英语字典给背下来了。因为英语好,所以1996年大学毕业的我是以英语翻译的身份进入深圳勋业杭州分公司工作。那年的8月份,公司老板叫我干了一件事,这件事对我触动非常大,可以说,它成为了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1996年8月,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召开,我的老板叫我晚上每天实时下载奥运会的信息并翻译成中文。当时他给我配了好几个英文翻译,翻译好的内容会被卖给传统媒体。因为在1996年的时候,基本上只有CCTV和新华社这样的新闻机构才有实力、有资格直接到美国去参与报道,其他媒体都是不能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时做的翻译稿非常受欢迎,很多媒体都买了我们的翻译稿。

  这个事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第一是它让我感受到互联网的神奇——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来自大洋彼岸图文并茂的信息就能够传到我的面前——这是我在念大学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第二个让我惊讶的事情是,信息也能卖钱。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互联网的信息交易可能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带着这样一个认识,我又一次拿出当初背英文字典的精神,发愤图强学习互联网。

  说实话,最初我并没有创业的想法,但1997年我所在的公司深圳勋业倒闭,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

  离开勋业之后,我想要找一份跟互联网有关的工作,但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我仍记得,那时有一个杭州本地很大的软件公司请我去做软件,我思考后还是决定不去了,因为我知道,如果去做软件,我有可能从那一刻开始就离开了互联网。

  在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我的脑子里面萌发了创办网站的想法。

  那是,1997年的下半年,我刚刚毕业一年多,从没有做过生意,几乎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经验。这些决定了我一定不能办大的网站,因为我没这个实力。

  做网站,最初也并不是选择化工行业,那时候的想法是做服装网站。转折出现在1997年的10月16日,那天我本来准备去参加一个服装博览会,但是一场大雨让活动并没持续多久,之后我就去拜访了在博览会附近办公的一个高中同学。

  我的那位高中同学在一家化工贸易公司工作,我他办公室的工位上看到打开的抽屉里有满满一抽屉的名片。我随便翻了几张名片,头衔全部是厂长和外贸部经理等,这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搞一个化工网呢?

  跟同学分别后,回到住处的我做了一个决定:放弃服装,改做化工。从那一刻起,我的脑海里诞生了创建中国化工网的想法。

  1997年,借了两万块钱创业

  创业伊始,最缺的就是钱。

  那个时候也没有融资的概念,既没有风投,也没有积蓄,唯一的办法就是回老家借钱。我需要两万块钱,这在当时不算是个小数目,而且那个时候我大学刚毕业,工作也不稳定,所以邻居都不敢借钱给我。后来是我的父亲出面做了担保,跟乡亲们说两万块钱要是还不上,就抵上我们家的老房子。就这样,我借到了两万块钱,带着一个简单的梦想开始创业。

  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宏伟的想法,没想过这个企业做到多大,也没想过要赚多少钱。当时其实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希望能够在城市里面能够安家落户。

  之所以要借两万块钱,其实是很随性的想法,我想至少要有一台电脑吧,买不了服务器就去租一个空间,二三十兆的空间就够用了,还有域名费用,七七八八加起来,两万块钱应该是可以搭起一个网站了。

  因为当时只有两万块钱,根本没钱招技术人员,所以就自己写代码,所有的语言都是我自己组织的,域名则是请我的一个老师帮忙注册的。

  最早的时候,找客户主要是通过传统的黄页、传统的展览会,比如每年都会有一本化工行业大全出版,以及每年在全国各地会举办的行业展览会,这些都是收集客户的渠道。

  至今,我对第一个客户依然印象深刻。那是绍兴的一家燃料企业,当时我是跟他们的老板讲了半天,他没听明白我在讲什么,后来我就在电脑上给他演示,找到他们的竞争对手也在利用互联网。就这样,成交了第一单生意。

  中国入世第一案,没有律师自己打官司

  2001年9月1日,我们花了9千美元买了域名,买回来时非常高兴,觉得便宜。但没想到的是,过了还没有1个月就遇到了麻烦。

  那天我记得很清楚,是2001年的9月26日的早晨,我收到了国外寄来的三个大邮包。打开邮包一看才知道,是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司把我们告上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TO,说这个域名是他们的。

  说实话,当时我的心里非常紧张。第一,因为这是一场国际官司;第二,对方是个世界五百强企业,世界排名第57位。但如果不打这场官司,就相当于我把这个名字白送给人家了。没有理由让我就这么轻易让步,所以我也拿定了主意:官司必须的打!

  第一件事就是找律师。

  因为对方邮寄给我的材料里面表示只给我们20天的时间,还不是按照工作日计算,也意味着我在收到这个材料之后的20天里必须要把答辩材料全部做好。那个时候刚好赶上国内的国庆七天假期,所以时间就更紧张了。

  我马不停蹄地联系律师事务所找律师,但他们都不愿意接这个案子。最后我做了一个决定——不找律师,自己打官司。

  在整理对方起诉状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因为它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注册了这个商标,所以他就主张这个域名应该归它。

  当了解到对方这个逻辑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在1999年的时候,我曾经也去注册过一个商标。当时我马上通知行政部去找商标注册证明。费了很大工夫翻找,最后我们终于在某个最下面的抽屉里找到了一张商标证,是在2001年的5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签发了一个商标证明。当我看到这张证的时候。心里就踏实了,我知道这场官司我们赢定了。

  随后,我们第二个机会也随之而来。

  有一天晚上十点钟,我一边洗脸一边在听电视新闻,第一条新闻是美军入侵阿富汗,第二条新闻是北京市民热烈欢庆中国加入WTO。听到入世这条新闻的时候,我脑子里面又萌发了一个想法。入世之前,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没有人能够赢过。如果能在这个时间点上,以我们这家小小的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击败了世界第57位的公司,将成为中国入世第一案。我就想,这会是一个爆发点。

  第二天我就跑去找杭州本地的媒体,把我们的创业构思和遇到的官司讲给这些媒体的领导。最后,他们都被我感动了,纷纷表示支持。

  2001年的11月19日那一天,我们成功的召开了中国入世第一案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打赢了!中国加入WTO的时间是2001年的11月13日左右,而我们的案子在那个时点上成为了全国的一个新闻热点。

  两次上市

  时光到了2003年,公司业务势头很好,每个月的业务一下子从几十万飚到几百万。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入世第一案这件事情做的很漂亮,另一方面,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入世后,整个外贸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此外,我们在营销网络的建设上也开始加快步伐。这时,我萌发了上市的想法。

  当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国内上市,因为太难了,达不到指标。所以我想到了香港创业板。

  我记得有一个《21世纪》的媒体朋友来采访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首个赴港的互联网上市公司或将诞生》的文章。但没想到,这篇文章发表之后,我们遇到了第二场大官司——中化集团跟我们干上了。

  当时我们公司的名字叫杭州中化网络,网站叫中化网,里面有“中化”两个字。中化集团说,“中化”是他们的驰名商标,因侵权把我们告上了北京二中院。那时他们确实刚刚获得驰名商标,所以那个官司我们输了,这个名字也不能再用,香港上市的计划就此搁浅。后来,我们把公司名从原来的杭州中化网络更名为浙江网盛科技。

  孙德良桌上的这张照片拍摄于"第二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大会"。时光如梭,今年的4月20日即将举办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大会已经是第七届了。

  2006年的上半年,国内有呼声说中小板要开了,这让我又萌发了上市的想法,想着是不是有可能在中国国内上市。

  当时网盛的盘子很小,一年才五六千万的收入,我必须拿一个创新的概念去说服投行和会计师、律师帮我们做这件事。我想到我们可能会成为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上市的第一家企业,于是我就拿定了这个牌子——中国互联网第一股。

  这不仅仅是中国互联网上的一个历史事件,而且也将创造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历史。我坚信,历史是需要创造的。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被我这个概念给煽动了,律师、会计师、券商都免费帮我们。

  2006年的10月31日下午1点05分,我们正式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审核。那天我记忆犹新,我们9点钟到证监会,董事长进行答辩,底下坐着七个委员,答辩完后要当场进行投票,七个人里面有五个人同意才算通过。

  那天的确很紧张,中途有很多人打电话过来问结果,后来我直接把手机关了。中午12点的时候我才被叫进去答辩,12点45分答辩结束,我到外面等答案。1点05分,我被叫去听结果,结果是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通过。

  听到这个结果我当时真的是热泪盈眶,这是公司和我们创业团队真最激动的一个时刻。然后我发短信、打电话给全国的领导和朋友。

  我们过了,那是在2006年的10月31日。2006年的12月15日我们正式在深交所完成上市,正式完成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上市的第一股。

  一次价值8000万的改名

  上市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常大。第一,实现了创业团队心中的期待,这个是最重要的;第二,实现了我们品牌的宣传;第三,打通了公司的融资渠道,资金将不再是我们发展当中的问题,我们的融资很通畅。

  上市时,我们的名字叫网盛科技,后来我们做了个平台叫生意宝,这个生意宝要做宣传,可我又没那么多钱,这让我很郁闷。

  后来我想了个点子,中国有一、两亿的股民,我们能不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搞好宣传呢?当时我就萌发了把股票简称改为生意宝的想法。

  我们就给交易所打电话,说要改名,改成生意宝。可是交易所不同意。交易所的工作人员说,根据规则,要在公司名字里面提取2个、3个或者4个字,作为股票简称。当时我们公司的名字是叫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里面没有生意宝,所以不能改。

  后来有一天,早上我到公司,电梯门一打开我就看到我们的Logo——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眼睛盯到了“科技”两个字,这两个字好像没用。我就想,能不能把它更名成为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呢?如果这样更名了,交易所是不是就可以同意更改股票简称了?

  我立马就打电话给交易所确认这个事情,他说可以。

  之后,我就上省工商局做了一个更名,把公司名改为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随后我们把股票简称变成了生意宝。我曾经开玩笑说,股票一个涨停值2000万广告,2个涨停那就值4000万,连续3个涨停那就值8000万广告,这个不得了。其实一个跌停也值500万广告费,因为全国有大量的媒体都在讨论这个股票。这步棋走得很漂亮,太漂亮了,实际上是利用资本市场来做好宣传的一个通道。

  B2B的中年危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促进了中小企业上网和使用网络,但是在2008年、2009年之后,整个中国B2B行业,好像有点进入了中年期似的。

  我觉得一方面跟B2B的自身有问题,B2B从1997年到2008年、2009年,实际上就一直没变过,一直在做信息服务。这是我们B2B行业自身的问题。外围越来越多的比如说类似于的搜索引擎的,中小企业在做推广的时候它实际上有更多的选择,主要就是这两个原因导致我们B2B的这种行业电商网站它的发展好像似乎有些停止。

  此外,从资本层面来说就是最近这些年,资本并没有流到B2B行业来,他们都流到了面向个人的互联网行业当中去了,比如B2C。所以说,在B2B行业,资本推动力相对比较小。

  相对而言,B2C网站发展速度太快了,年增长100%以下的都不好意思说话,这样的原因也导致很多B2B网站内部的团队人心不稳,大家都觉得我们这行业是不是没希望,大家都觉得我们这行业速度是不是太慢了,由此有很多人开始转行,开始投入了B2C去了。

  其实整个B2B行业网站都有点儿太过于沉默了,就算是马云,他的心思也并没在B2B上。整个B2B行业特别需要一个精神领袖式的人物,是来拓这个区域,让B2B的人重新活得有尊严。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B2B的方向一定是对的,它未来一定会不断地向前。流通业态的革命即将从B2C转到B2B,这是肯定的。过去这些年,B2C的流通业态已经被大大的改变了,在下一个五年当中,可能改变的就会是B2B的流通业态。

  因此我觉得,B2B的大方向大家应该看好。但是作为一个B2B的企业,只是等待的话,是等不到春天的。只有用方法去突破、去坚持,才有可能等到春天。昨天,有一本杂志开刊,找到我叫我给他们写一句话,我就给他们写了——激情澎湃走楼梯,稳中求进谋发展——这也是我们B2B需要的状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学习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