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猫 - 日常百科知识伴您成长

负薪救火

发布: 2023-02-14 阅读:

负薪救火是什么意思?负薪救火的解释(出处)

成语词目

负薪救火

成语拼音

fù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出处

(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示例

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近义词

适得其反

负薪救火成语接龙

负薪救火→火云如烧→烧犀观火→火冒三尺→尺山寸水→水泄不通→通前澈后→后进之秀→秀外慧中→中馈犹虚→虚美隐恶→恶衣菲食→食指大动→动心怵目→目注心营→营营苟苟→苟且因循→循名考实→实获我心→心贯白日→日增月盛→盛极一时→时清海宴→宴安鸩毒→毒赋剩敛→敛锷韬光→光焰万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长补短→短褐不全→全功尽弃→弃本求末→末路之难→难乎为继→继晷焚膏→膏粱年少→少气无力→力学不倦→倦鸟知还→还淳反朴→朴素无华→华不再扬→扬清激浊→浊泾清渭→渭浊泾清→清水衙门→门生故旧→旧病复发→发号出令→令人齿冷→冷暖自知→知雄守雌→雌雄未决→决胜千里→里丑捧心→心旷神飞→飞禽走兽→兽困则噬→噬脐无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绾名牵→牵经引礼→礼让为国→国仇家恨→恨之入骨→骨瘦如豺→豺狼当涂→涂脂抹粉→粉白黛緑→緑鬓红颜→颜骨柳筋→筋疲力敝→敝帷不弃→弃情遗世→世外桃源→源源不绝→

负薪救火造句

这个成语“负薪救火”的意思就是采用错误的方法去解救一种情况最终只会将事情搞得更糟。

百科解释

负薪救火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战国·韩非(韩非子·有度))

衍生典故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负薪救火”。

负薪救火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这个打算被一个叫苏代的谋士知道了,他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秦国侵略的欲望。”苏代举例说:“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负薪救火成语寓意

抱着柴草去救火,无疑是火上浇油,不但灭不了火,而且使火越烧越旺。秦国野心很大,不断地侵占魏国的土地。儒弱的魏国一味屈膝求和,也没有改变被灭亡的命运,原因是魏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不到秦国的贪婪,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成语告诉了人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避免悲剧的发生。

负薪救火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负薪救火”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含贬义。

运用示例五代·刘昫(旧唐书·魏征传):“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乱易乱,与乱同道,莫可则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弟丹杨太守翊为左右所害”裴松之注引西晋·张勃(吴录):“犹负薪救火,无乃更崇其炽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学习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